關於這家公司
民國五十九年,創辦人黃國璋鑑於當時由農業設會轉型工業發展之期,決定適時做擴大規模投資,增設擴廠對策,因中州紡織中和廠及觀音廠廠地不足,不符擴廠投資條件,遂進行尋覓廠地,選定於桃園縣中壢市內厝里,承購土地約二萬餘坪,做為設廠用地並另行籌組新公司,登記為中福紡織股份有限公司,工廠定為中壢廠。土地購妥後,積極投入籌設新建一期廠房工程,引進日本、德國精密機械設備,裝設共一萬二仟纺錠,並趕於民國六十年正式開工生產,產品行銷織布針市場,聲譽日隆。
民國七十年因應業務成長需求,公司設進行二期廠房工程,進口日本、德國新式機器共二萬八仟錠設備,投入生產,連同一期設備共有四萬餘紡錠規模,成為國內中型企業之佼佼者,產品行銷遍及海內外市場。
民國七十五年國際市場景氣復甦,業務需求興旺,公司再行籌措擴廠,興建三期工程,再度引進歐日自動化紡紗機台,共二萬六仟紡錠設備,即時投入生產,時一、二、三期設廠規模已達六萬六仟紡錠,成為團內知名大廠,業務蒸蒸日上。
復於民國七十八年,當時內外市場需求已飽和,品質要求列為第一要務,因應市場競爭,公司決定汰舊換新第一期機器設備,再度引進義大利及日本新式自動化機台,共一萬餘紗錠投入生產,提升品質及產能,原汰舊機器則移送菲律賓設廠營運。
資料來自: 該公司官網簡介
民國七十年因應業務成長需求,公司設進行二期廠房工程,進口日本、德國新式機器共二萬八仟錠設備,投入生產,連同一期設備共有四萬餘紡錠規模,成為國內中型企業之佼佼者,產品行銷遍及海內外市場。
民國七十五年國際市場景氣復甦,業務需求興旺,公司再行籌措擴廠,興建三期工程,再度引進歐日自動化紡紗機台,共二萬六仟紡錠設備,即時投入生產,時一、二、三期設廠規模已達六萬六仟紡錠,成為團內知名大廠,業務蒸蒸日上。
復於民國七十八年,當時內外市場需求已飽和,品質要求列為第一要務,因應市場競爭,公司決定汰舊換新第一期機器設備,再度引進義大利及日本新式自動化機台,共一萬餘紗錠投入生產,提升品質及產能,原汰舊機器則移送菲律賓設廠營運。
資料來自: 該公司官網簡介
企業永續 (ESG)
企業ESG資訊揭露
薪資
非主管年薪中位數60.1 萬
非主管平均年薪79.9 萬
平均年薪87.8 萬
年度報告
資料來自: 臺灣證券交易所
公司治理評鑑
第八屆(民國110)
81% 至 100%
第七屆(民國109)
81% 至 100%
第六屆(民國108)
81% 至 100%
第五屆(民國107)
81% 至 100%
第四屆(民國106)
81% 至 100%
第三屆(民國105)
81% 至 100%
資料來自: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
永續報告書
無資料